脊骨治療的診斷病症步驟
詢問病情時,根據患者的疼痛和麻木的部位,按神經定位診斷分析脊椎神經損害部位,定出發病的脊椎或關節位置。
如患者有脊柱局部的症狀,除檢查脊椎外,還需檢查所支配肌肉及韌帶附著點是否勞損。
在脊椎觸診檢查過程中, 會從脊柱生理曲度是否有改變、棘突是否有偏歪、關節突關節兩側是否對稱、相鄰節段脊椎棘突或橫突間相對位置改變情況、棘突或橫突與枕骨、乳突等相鄰骨性標誌的相對位置的變化情況等方面, 作出一個綜合的判斷和診斷。例如會用拇指在脊椎棘突旁、橫突、關節突上下揉按觸摩,並檢查與患椎相連的肌肉遠端附著點有無摩擦音、壓痛和硬結。若有,即為勞損點或錯位點的反應。
脊骨治療醫生會觀察脊椎X光片各椎間的變化,脊柱軸線變異情況,椎體後緣聯線變異情況。脊椎錯位時會出現的仰位、傾位、仰旋、傾旋和側旋等改變。各椎間關節形態或位移都屬頸椎關節錯位的表現。觀察各椎間盤變性、椎間關節骨質增生,各韌帶鈣化的部位、程度等。並與第一、二步定位診斷結合分析,作出最後的診斷結果。
X光脊椎照片診斷的重要性:
1、排除脊柱腫瘤、結核、骨折、脫位及類風濕、痛風等病症。
2、分析椎間關節錯位的部位及方向。
3、分析椎間盤變化程度,骨質增生部位與症狀部位的關係。
磁力共振(MRI) 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上具有重要的意義,陽性率可達99%以上。通過對脊柱不同層面的矢狀面和所累及椎間盤的橫斷面影像,可以清晰觀察病變椎間盤突出的部位、程度、形態及其與硬膜囊、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系,尤其對於椎管內腫瘤及其他疾病如結核等的鑒別更有幫助,對於治療方案制定有重要意義。
測試包括:
– 姿態分析
– 平衡和步態分析
– 軟組織肌肉的長度分析
本評估方案結合理論,證據和臨床應用,協助落實慢性疼痛人士的痛楚根源。
傳統的肌肉骨骼評估只着重人體結構來看,忽略功能性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重要性。該方法的重點是在評估人體功能障礙, 在日常體育和職業活動如何讓神經肌肉達到不平衡, 這是構成疼痛的常見原因。這一獨特的評估有助於治療患者的肌肉骨骼問題,以及制定適當的運動處方, 改善肌肉不平衡。